热搜:

Sayings:

最近,我和一个朋友聊起她努力攒钱的原因,觉得很有趣。

她北漂五年,实在不喜欢北京,也打算几年后转岗去公司在其他城市的分站工作。

但她下定决心,离开北京前,一定要攒钱买个小房子。

理由是,北京见证了她最年轻最努力的那段日子,在她心中这是其他城市无法取代的,她希望随时都还可以回到这个“一切开始的地方”。

如果问你,心中无法取代的城市是哪里,你会想起什么?

前不久,我去了一趟上海,跟李佳琦聊了聊这个话题,和 MINI拍下了今天这部短片,是我们对于城市、人与热爱的一些讨论。

希望你看完后能明白,那些被大城市选中的年轻人,是如何选择一座城市的。

李佳琦说,2017 年他来上海沪漂,只花了一晚上做这个决定。

这些年他没见过晚上 9 点的上海,因为工作结束后的上海已经陷入沉睡。深夜和凌晨,他才开始和这个城市对视。

反观这些年,他很感谢上海给他的机会。

我想,城市和人的关系是,你选中这个城市的同时,这座城市也选择了你。

有些人无论在这座城里拼多少年,赚多少钱,都不会走。因为你的热爱和努力都在这座城里,你的性格,也早就是这座城市性格的一部分了。

卡尔维诺说过,“城市是人心中长出来的一个梦想”。

即便它是巨大的,但只要你紧紧抓住心之所向,你就是这座城市的故事之一了。

22 岁第一次离开家去法国,开始在异国他乡独立,模仿着父母拙劣的持家方式。

做饭,打扫卫生,去超市,坐火车去巴黎买菜,都是隆重的事情。

没有电梯也能把萝卜姜和一堆调料背回来,记得住在六楼,为了不发霉还把萝卜姜挂在窗台上。

就像《纽约时报》曾经写纽约的韩国超市那样:

“对于一个新来者来说,在一个突然歪斜的世界里,做饭可以是一种让自己稳住的方式。”

那时候我们周末还会坐火车去巴黎看电影。

办一张卡随意看片子和影展,最多的时候一天看了 3 场。

春天的巴黎也是一个很好走路的地方,城市漂亮,还有很多出其不意的小店。

喜欢巴黎,是喜欢你在那个城市时的状态,是那一段不富裕但是很轻盈的时光,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消磨。

对我来说,巴黎不可取代就是因为我在最美好的青春期是在那里度过的。

巴黎就是回不去的青春,但幸运的是,青春在巴黎。

我和男友见的第一面就很有电影感。

当时我业余做博主,去很喜欢的一家米其林三星主厨的咖啡馆 Le Café Alain Ducasse 探店,点了一桌做品尝笔记,他来搭讪。

因为他又高又瘦穿衣有品,然后说话细声细语的,很招人喜欢。

我们确认关系那天也特搞笑——

起因是他们单位有个 party,我白天去给他买了新的西装和鞋,之后裤子要加急当天裁。

裁好了我正在那吃饼干,就听他接到店里的电话,他说:“我有点忙,我让我女朋友去拿。”

然后看了我一眼,我就很自然地拎包出门了。

完全是我理想中的爱情故事开头。

我和他在伦敦一起生活了两年。这里是我爱情的开始,我们一起经历,一起憧憬。现在我们还在伦敦。

不是离不开这座城市,是不想离开和爱的人共同经历的一切。

可能很多人会说,网红城市有什么好去的,丽江还商业化那么严重。

但这座城市,见证了我 22 岁毕业时的青涩,到 27 岁北漂的大胆。

22 岁那年去丽江,我拿着实习攒下来的 3000 块补贴,住着一晚 100多的青旅,是标准的四无青年:

没房没车没工作没对象。

每天最愁的是:找不到喜欢的工作咋办?没钱交房租咋办?

后来我在路上遇见一个 20 多岁的女生,独自一人环游中国,这对那个年纪的我来说,冲击力特别强。

我看见了别人不一样的生活,这反倒让我萌生了斗志。

如今 5 年过去了,不久前我又一次回到了丽江——

工作在北京,有了不错的工作和收入,也可以住条件更好的民宿。

丽江对我来说,就像一个避世充电的地方,累了来这里歇歇,走不动了就回来看看。

我每次来,都能感觉到自己的成长。

等我老了,我就去丽江养老。

在北京 12 年了,心中最无法取代的城市依然是我的老家宝鸡。

宝鸡在秦岭山脚下,距离嘉陵江不远,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比北京湿润很多,像南方。

每次回到老家,早睡早起,吃吃臊子面,豆花泡馍,和爸妈去河边散步,晨练,都能感觉到在北京感觉不到的自然和温柔。

人是被环境影响的——

我常年在北京,时间长了,也会产生一种没有根的心情。

北京是政治中心,是个超大的国际化都市,它拥有的是最最年轻,最奋进的东西,互联网呀、资本啊、成功啊,都在这里发生。

但缺少的是我前面说的那些老家的生活气息,所以老家在心里,是永远无法取代的。

后来我做了几块代表着宝鸡的小牌牌,钉在北京家里的墙上,有秦岭,嘉陵江,有海棠花。

我觉得,要常常想想自己是如何在那个秀美的小地方长大的,在那里被长辈爱着,空气很新鲜,东西很好吃。

这些提醒,有时会让人离开老家的人觉得温柔,有时也会让人变得坚强。

我也许也会有下一代,他就更不可能知道对我影响很深的家乡是什么了,如果有那一天,他看到这些,也能回答那句——

“客从何处来”?

2013 年,我离开家人,从青岛来了北京。

来北京前,有朋友提醒我,北京的租房中介很多都是骗子,网上的房源假的居多,把客户钓过来之后,再推别的房源。

瞬间感觉要去的北京是险恶之地。

刚到北京的前几年,这个城市展示给我的也全是辛苦——

合租,凌晨搬家,遇到奇葩室友,不停地出差……

有一天出差回来凌晨打不到车,疲惫地拖着行李箱,走在街上,就像在流浪,那时候想,我为什么要来这里?

但北京的好是,它不会辜负每一个认真努力的人。

在北京8 年,现在我的职位已经上升到了中国区开始的 title,也买了房和车,有了一笔备用存款……

虽然在北京的时候不会觉得北京是家,但出差的时候已经开始觉得北京是家了。

这些年在北京物质生活的改善,到了我现在的年纪其实也不值得一提——

只是因为人老到了一个赚钱都变得容易的年纪。

更难得的,是这座城市给的不容易服老的心,这才是我心中北京最无可取代的地方。

写在最后

所以有时候你恨一座城市,有时候你爱一座城市。

一座城市可以让我们失去很多,但也可以让我们得到很多。

我们和一座城市的感情,并不简单。

就像《流动的盛宴》里说的:

“巴黎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而我们却很年轻,这里什么都不简单,甚至贫穷,意外所得的钱财、月光、是与非,以及那在月光下睡在你身边的人的呼吸,都不简单。”

除了巴黎,其他城市也一样。

因为我们对一座城市的爱与热情,我们参与过的洪流,都将会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

我们为了自己憧憬的人生来到一座城;也因为某种热爱,留在一座城里继续深耕。今天是 520,一个很浪漫的日子,我们和MINI一起,想邀请你对你的那座“所爱之城”表白。

你奉献爱意、努力耕耘、有着刻骨铭心记忆的所爱之城,一定也是 MINI 穿梭于其中,一起遇见和见证的。点击阅读原文链接,查看MINI#迷你所爱#新一季的独角兽灰。不管是上山下海,还是奔波于不同城市之间,一辆喜欢的车,都是我们走在路上的最佳伴侣,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嘉奖。

也想在最后对你说,不要害怕对未来的迷茫,当你选择了一座城市的时候,其实这座城市也选中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