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澳门,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除了瞩目的经济成就,澳门也是中国多元文化交融的一个缩影,不同的文化在这里融会贯通。在澳门本地居民中,有一个很特别的混血族群,他们就是土生葡人。

三百年梦寐不忘

澳门在古代被称为濠镜或者濠镜澳,濠镜的名称来源是当地特产的蚝,海湾“规圆如镜”。而“澳”在粤语里,是海岸泊口的意思。又因为南北两座望洋山相对,形状如门,所以称澳门。

16世纪以前,澳门在中国都属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落。这片岭南的海湾地带,在中原王朝更迭的过程中毫无存在感。

而且当时的澳门也比现在的小很多,功能上确实只能当个中转码头(底图:google map)▼

公元1499年,葡萄牙探险家达伽玛完成了绕过好望角到达东方的旅行。他回到里斯本之后,向世人宣告,一条通往东方的航线被开辟出来了。

自此,葡萄牙人开始活跃在南亚次大陆、马来群岛等地。并在南亚的果阿、东南亚的马六甲建立了殖民地。

达伽马东行为葡萄牙打开了欧洲以东的大门,哥伦布为西班牙打开了欧洲以西的大门,两者也是最早的两位世界列强▼

达伽玛完成航行九年后,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下了一道命令:“要弄清中国人的情况。他们来自哪里?距离有多远?到马六甲贸易的间隔时间有多长?……他们是基督徒还是异教徒?他们的国家是否强大?有几位国王?国内有没有摩尔人?”

如今看来,这一大串连珠炮式的提问尽管有些荒诞,但也表现出这个欧陆最西端的国家对东方的兴趣。

旨意下达后,经过5年的探索,一位名叫欧华利的葡萄牙探险家,从马六甲海峡一路航行到中国广东的珠江口。在当地竖立了葡萄牙探险家专用的标柱——发现碑。时至今日,这块碑仍然矗立在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大厦侧面的一角。

葡国开始打算与中国进行接触,他们派出了一个成分复杂的使团。使团内除了葡萄牙人之外,还有阿拉伯人和华人作为顾问和翻译。出于各种原因,他们没能朝见明朝皇帝,这支使团还一度被囚禁起来。

此后三十年间,不被明廷准许合法居留中国的葡萄牙人,就和中国的走私商人及海盗厮混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慢慢摸清了明朝官场的套路。为了获取一块落脚点,他们一面帮助明廷镇压地方骚乱,一面又贿赂地方官,以“晾晒货物”为名,得到了澳门的居留权。

这时,澳门主权仍在中国手里,地方官为了看管葡萄牙人,还在当地设置了军队驻扎。之后,葡萄牙人又用类似的手段拿到了日本长崎的居留贸易权。葡国在亚洲的四个基地:果阿-马六甲-澳门-长崎,就这样形成了。

澳门街的咸虾灿

当时,葡萄牙海员在这四个地方来往返复,澳门因此有了许多常住的葡萄牙人,以及一些日本、印度和马来人。相比于后来的英、荷、美、法殖民者,葡萄牙人对于种族问题更加包容,他们鼓励海员与当地人通婚。

常年漂泊的船员,靠岸组建家庭是常事儿(60年代,图:macaumuseum.gov.mo)▼

有好几任葡印总督认为:如果船员长期保持单身的话,容易成为不稳定因素。所以,他们任内都致力于推进葡人与当地人通婚。那时澳门的明朝居民较少,早期的葡人混血儿大多是与日本人、马来人相结合的产物。

1641年,德川幕府开始将葡萄牙人驱逐出境,于是许多葡人和混血儿都被迫移居到了澳门。

进入清代,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以及葡萄牙正式殖民澳门,澳门的葡人和中国人都大量增加。有的葡人已经在当地居住了数代人,也有着携家带口来澳门生活的新葡人和混血儿。他们开始说粤语,并与当地商人后代广泛通婚。

就这样,在澳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族群——土生葡人。指的就是这些在澳门土生土长,有着葡萄牙血统的人,他们基本上都会说粤语。

这份报纸,就是清末土生葡人飞南第。与孙中山合办的,宣扬反帝革命思想(孙中山与飞南第,图:library.gov.mo)▼

长期与中国人接触相处,土生葡人的生活方式和语言文化都发生了改变。

在语言学的定义里,有一种被称为“克里奥尔语”的混种语言,即在操不同语言的人混居的地方,人们为了沟通,会发展出一种称之为“洋泾浜”式的表达方式。

在这种语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使这种表达方式渐成体系,有了固定语法、惯用词和习语,从而形成全新的、真正意义上的语言。

20世纪30年代,举办舞会的土生葡人(老乡聚会说家乡话,图:Neves Catela)▼

克里奥尔语有自然形成的,这种在拉美和太平洋岛国比较常见。比如今天的阿根廷,就使用着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混杂的语言。

在澳门的土生葡人族群中,也形成了一种葡语词汇、中文语法和粤语发音混杂的克里奥尔语。被称为是澳门土生葡语,或简称“土语”。

土语巅峰时期,有数万人使用。澳门回归后,粤语在当地日益强势,使用土生葡语的人越来越少。如今,土生葡语已被联合国列为濒危语言。

在饮食上,土生葡人带有鲜明的东方特征。比如过去澳门人将土生葡人蔑称为“咸虾灿”,就是因为他们习惯将广式咸虾酱抹到西式面包上食用,当地人以此讥笑他们不中不洋。

今日澳门土生葡人

经过数百年的繁衍,加上殖民时期的特权阶层地位,澳门的土生葡人出现了世家大族。

在澳门的政法界、文艺界等领域,都活跃着土生葡人的身影。像前澳门立法会主席宋玉生、教育司长施漪莲、港姐冠军李嘉欣、赌王何鸿燊的首任妻子黎婉华等等,都出身土生葡人。堪堪过万人口的土生葡人,出了不少人才。

出身于土生葡人家庭的毕氏四姐妹,四人都曾当选过澳门选美小姐冠军(图:Facebook / icm.gov)

1999年澳门回归时,关于土生葡人的归属问题还没有明确定义。土生葡人只好暂时拿着葡萄牙的护照以及澳门的永久居留权,在澳门生活着。

2002年,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了辖区内的人口,土生葡人大概只有1.1万人。这些人基本没有离开澳门的打算,他们有的还能掌握葡萄牙语,不过普遍没有粤语流利,还有的已经学会了普通话,基本上融入了澳门社会。

澳门各行各业都有土生葡人,这个群体,已经是本地人了

(抱拳了老铁,图:Bel Faustino)▼

2003年6月,中葡两国发布了《中葡联合声明》,明确了这些人的身份归属,首先是“依法保护在澳门的葡萄牙后裔居民的利益,并尊重他们的习惯和文化传统。”

该声明的附件中规定,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前或成立后,于澳门出生或在澳门通常居住连续七年以上,并均以澳门为永久居住地的中国公民、中国公民澳门以外出生的中国籍子女以及葡萄牙人,均有资格有资格领取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身份证。

如今,土生葡人在澳门安居乐业

(澳门圣若望节,图:wiki)▼

声明发布后,澳门立法会议员欧安利成为了首位放弃葡萄牙国籍、加入中国国籍的土生葡人,随后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许多土生葡人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或维持原状,或加入中国国籍。

无论去留,都不会改变对这片土地情感眷恋(图:conselhomacaense)▼

2015年,葡萄牙葡侨事务国务秘书西沙里奥公布,澳门只有2500余人完成了葡侨登记,这其中也不全是有葡萄牙血统的人。也就是说,除却利益考量,大部分人已经不太关心那个远在西方的国家了。

今天的澳门,还有很多土生葡人文化的遗留,比如土葡菜馆、土葡话剧等等。他们不仅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也作为澳门多元文化交融的鲜活元素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