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朱敬一,“跨媒体艺术家”、“南门书法”创始人。

年轻人最喜欢的书法家之一,曾因“书法毒鸡汤”爆红网络,坐拥微博百万粉丝。

与此同时,朱敬一也是艺术商业化的先行者。在2011-2021期间,他是COACH、万宝龙、别克等轻奢、汽车、潮流各界品牌跨界合作首选。

然而,作为脱离圈内体系、坚持自我风格、商业活动密集的书法家,一直以来,朱敬一的作品饱受争议……

采访:吴小宝、Wull撰文:Wull

文末评论得朱敬一书法衍生周边!

“老哥,我们在这拍个照,麻烦帮我们拿一下包行吗?”一对年轻的小情侣中的男生对朱敬一说。

“好好,你们拍你们拍,东西给我就好。”朱敬一从他们手里接过包和衣服,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外国人,心中乐不可支:这下终于不用像在杭州一样三步两步就被人认出来了。

2017年的年底,朱敬一报名了前往西班牙的旅行团。一开始他的内心很快乐,自己终于到了一个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地方。然而好景不长,为期两周的旅行还没结束,他当红书法艺术家的身份果然又被识破了。

“那时候上街散步,别人打招呼总是会打断我的思绪。”朱敬一说,“最出名的时候,我最大的愿望是去一个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没有那种出名之后别人对于你的尊敬和抬举。所以现在热度降下来一些,我反而认为是好事情。”

当时的朱敬一可谓风头无两,有诸多品牌与他合作,各大潮流媒体对他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关于他的出身、作品、观点等事无巨细都囊括其中,颇有些横空出世的味道。但我与小宝此次去工作室拜访的朱敬一,与前些年报道中的那个人相比似乎又有了些许不同。他仍然是写书法的朱敬一,但这次在自己的地盘上,他却展现出从前鲜为人知的独特个性。

一、朱敬一的出名策略:博采众长,深入毛细血管,不去控制

“创意节上您对出名的方法说得这么直白,不怕别人的抨击或者模仿吗?”我们有些担心地问。

“在互联网时代,与其遮遮掩掩,不如扒光自己。”朱敬一说,“当然有人在模仿了。现在中国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像我这样的。总有人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你,了解你。”

在朱敬一位于松江的工作室里,我们见到了这位穿着灰色卫衣的“跨媒体艺术家”。2021年11月的天与空创意节上,朱敬一《升一维,降一维》的分享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朱敬一出名方法论全流程”。 他对国内外一些字体艺术家进行了深度剖析,也对抖音上一些写字画画出名的“艺术家”为何能火做出了解答。当他话锋一转介绍自己的运营策略时,在场观众无不清晰地发现,他本人能够成功出名正是因为“博采众长”。

“那您觉得什么是品牌?如何建设并强化自己的品牌?”我们向朱敬一抛出了经典数英问题。毕竟我们眼前的朱敬一,不仅仅是一位书法艺术家,也可以说是“朱敬一”这一IP的主理人。

“品牌就是那几个字,一定要被人记住。拿我自己来说,有很多品牌找我合作,不管品牌大小给钱多少,每次合作我都一定要求要有我自己的名字,这就是我的品牌。”

“我们看朱老师的淘宝店,作品确实都没有卖得很贵,这是出于什么考量?”

“我希望能够通过这种策略连接更多的人,深入到‘毛细血管’。曾经有很多人跟我讲,不能这么低价,把自己的品牌做low了,但我并没有听。我觉得他们的想法还在后农业时代,都意识得不够清楚,如今的互联网将人与人、人与行业的关系联系得有多紧密。“

“我曾经写了一句话叫‘不听老人言,开心好几年‘。后来有人就把这句话印在了手机壳上。有人发现了,让我去告他们侵权,但我不仅没有,而且还买了一个。8块8,要是自己做手机壳,怎么可能卖这么低的价格?喏,就在这里。”

朱敬一说着指了指正在对着他录像那部手机,正是那两行字。

“这个盗版手机壳替我做到了一件事,就是‘深入毛细血管’。说到这个,还有另一件神奇的事情。我有个老同学,在西藏一个很偏远的小村落里,发现一个小孩穿着一件写着我的字的衣服,跟手机壳这件事有异曲同工之妙。我的作品到处出现会为我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合作机会,也让我涉足了各行各业。”

确实,从朱敬一合作过的诸多项目来看,他与不少品牌也成为了“朋友”。聊到品牌合作时,他戏称自己是“任人打扮的棋子”,从来不会去干涉或控制品牌方的要求。从前他猜测商业合作或许是一个繁复的过程,然而在经年累月的合作中才逐渐得知,原来很多项目的执行和配合既流畅又迅速。于是他本人也能够从容地为品牌不同的需求,调整好自己创作的状态。

“那您平时会不会跟自己合作的品牌们维系良好的关系?”

“如果某个品牌找你合作,意味着,在接下来的至少一两年里,品牌不会再找你合作了。品牌需要营造新鲜感,肯定是换着来的,所以这反而是一种不需要维系的关系。” 朱敬一很诚实地回答道。

二、漫谈创意圈与艺术家:我们的圈子还是太小了

“朱老师您觉得什么是创意?创意的本质是什么?”毕竟我们相识于天与空创意节,这是本次采访预设的第一个问题。

“其实我一直觉得这个词语有些多余。”

朱敬一说。谈起对于创意行业和创意人的印象,他用了“疯狂”这个词。其实看到艺术家说创意人激进是很有意思的场景,就像一个四川人惊呼湖南人实在是太能吃辣了一样。他认为广告不能在创意之路上“一骑绝尘”,背离背后满足品牌诉求的初衷。

“创意,这个词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对吧?看那些广告会有种感觉,创意的那个‘点子’我记住了,但是后面的品牌却没有记住。这是因为点子包含了很多问题。比如可复制性,比如无行业壁垒,这样势必会造成内卷。”

“那您怎么看待这种内卷,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吗?”内卷这个词一经流行就带着某种批判的意味,我们想得知艺术家的观点是否有所不同。

“只能说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吧。其实说回玩创意,那艺术家们肯定是最会玩创意的一群人。创意人会受品牌诉求和社会公德等各方面的约束,艺术家却不用在意。上世纪80年代,正是全球各类艺术家争奇斗艳的时候,那时候诞生过各种各样很厉害的创意,比如那对包裹国会大厦的Crystal夫妇,他们的行为艺术也类似一次大型社会活动,需要做好各种策划调度,联系各个部门。是不是跟现在一些带有社会议题的创意很像?”

接下来朱敬一向我们讲述,他自己更喜欢叶茂中的广告,认为要抓住广告的本质,创意也需要“刹车”。除了这一忠告之外,朱敬一认为“破圈”也是广告圈另一个要注意的点。

“广告圈相对封闭,甚至比艺术圈更封闭。广告圈不应该仅限于给品牌做广告,或许还可以连接更多的人,比如广告的观众。”

三、朱敬一成长史:我的态度是低头接受,就不悔改

正坐在光线充足的角落里与我们说着话的朱敬一是江阴人。他生于1975年,中医世家,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在成为“跨媒体艺术家”之前,他既有潜心创作的时期,也有在美术馆上班时的运营经验。

“我觉得那段经历对我来说蛮重要的。”朱敬一回忆说,“搞创作的时候总是从个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但做过一些运营工作之后,更能站在整个行业整个领域里去看问题。对了,那段经历还给了我其他的收获,比如,要抢先制定规则。”

“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当时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启发了我。那是2005年,有一个叫做巴斯奎因的艺术家要来我们美术馆办展览。那时候网上对于他的介绍几乎没有,于是我就加上自己的想象,结合当时的大背景,为他编了一篇文章。过了大概十年左右,我偶然间又需要查找这个艺术家的资料,结果发现,在漫长的时光里,又有很多人写过巴斯奎因,但是重要的桥段几乎全部都是抄我的。那时我就意识到,要抢先制定规则。”

看来这样的经历确实指导了后期的朱敬一,他将自己的风格命名为“南门书法”,源自小时候要当“南门大人”的一句戏言。关于这一风格,除了一句“脱胎于魏碑”的介绍之外,他表示仔细解释起来很复杂。不过从正统书法圈的角度看,朱敬一有一些”离经叛道“,这让他难免受到来自圈内的压力。

“您现在跟书法圈的人联系多吗?”

“几乎不怎么联系,其实心里一直明白书法圈的规则,年轻的时候也很想融入那个体系。每个圈子都有既定的判别标准,很严格,不可逾越。比如说所有参加国展的书法人,作品都要按照一定的权重,比如书体占百分之多少、传承占百分之多少、还有多少创新。所有都是这样,无一例外。”

“所以你能看出什么书法作品是好的。”

“能看出来的。我的老师、同学都是写书法的高手。书法界是这样的情况,有太多的人能写得比王羲之还王羲之,着实叫人震惊。但当99%的人写得比王羲之还王羲之的时候,那这个人自己也往往就没有了,被淹没了。”

朱敬一说,对于圈内人的指教,他的态度永远是低头接受、就不悔改。其实对于这样的处境,我们在来拜访之前已经有所了解,这也是很多传统文化面临的尴尬局面之一。朱敬一或许没有遵循书法正统,但有一大部分年轻人正是由于朱敬一才接触了书法,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您一开始是因为写‘书法段子’出名的。您真的觉得那些文字好吗,那对于段子里的文字内容您有什么看法呢?”

“我是确实觉得那些内容有意思,是我自己喜欢的。关于写什么内容的筛选标准就是:能让我心里‘咯噔‘一下的,我就想写出来。”

四、闲聊时间:庄子、元宇宙与创作的不可替代性

在接受采访时,朱敬一无疑是从容和娴熟的。一开始我认为这种娴熟来自于他自己所说的“每周一次的采访或者拍摄”,但后来在交流中觉得原因或许不止于此,与朱敬一的交流往往给人带来出乎意料的感受。这种意外感来源于朱敬一的观点和思想总是既不在某一边,也不在另一边。在采访结束后,我们开始与朱敬一闲聊。

“您认为自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多一些还是东方的?”

“我认为东方的多一些,主要是庄子吧。注意是庄子不是老子,他们之间也有挺大的区别。”

朱敬一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庄子的思想塑造了他灵活流动的思想和不受外物所困的性格,这既为他脱下了清高的包袱,也让他在成名之后能够处之自如。朱敬一还表示在年轻时家里曾藏有三个房间的各类书籍,算是个“书虫”,只不过有一天,他突然从书本里拔了出来。他表示现在很多知识可以在抖音上学,譬如书法、音乐、哲学知识都应有尽有,自己最近就在研究抖音。

“之前那些新技术的东西看您也会去玩一玩,比如VR作品,3D水墨画之类。”

“对,有机会我就会去玩一把。上次是Facebook做VR那家公司说有这样一个技术,我就学习了一下画了一副。尽管FB无法进入国内,但相信国内也马上会有类似的公司做起来。当然你们肯定也要问我元宇宙,我蛮同意刘慈欣对元宇宙的看法,但同时认为元宇宙也将成为某种现实,逆转不了的趋势。”
朱敬一VR书法作品

朱敬一《立体的墨》作品

“您会有危机感吗,艺术创作会不会被AI这种东西影响甚至代替?”

“至少现在还太早。对于创作来说,人与人不同的差异和理解始终包含在里面。创作其实是一种操控感,就像你第一次驾驶汽车一样。我创作一直有动力是因为,其他的事情的感受也很好,但对我来说创作永远是最快乐的那一件事。”

闲聊结束后,我们参观了朱敬一工作室的全貌,那是一个堆放着他各类作品的巨大空间,周围被画作、书法以及涂抹过的手工制品堆满。我们看到这里有很多他早期的水墨作品,关于它们的资料也仍然能被检索到,那是一些更加鲜明的强力的作品,代表着他本身过硬的美术实力和创作思考。

朱敬一工作室

朱敬一《荒野妖踪》作品

在访谈进行的过程中,由于了解的加深,他在我眼中的形象已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下午阳光正好时他是一位跨媒体的书法人、诸多品牌青睐的对象;而夕阳西下时,眼前的朱敬一又成了一位科班出身,实力雄厚的艺术家。

五、尾声

三个小时,对于一次采访来说可能有些长,但与朱敬一的交流有效地缩短了我们对于时间的感受。如果你见过朱敬一,那你一定能体会到他的志趣和魅力。那是一位穿着很潮很年轻,拥有着自成一体的幽默,以及心态长期稳定平和的书法家。

他曾经走红网络,如今步入了稳定期,有一些东西在他内心沉淀,也有一些新意在他的创作中生长。他带着一副圆圆的眼镜,瘦高,说话倒也不会特别干脆,但在采访时我发现,如果你用某个既定词语去接他的话,他并不会使用你提供的词语交流,而是继续自己的思路和体系。

闲聊结束时,小宝看到朱敬一书案上的笔墨纸砚,询问是否能写点什么,得到首肯之后她便开始提起笔来。也许是三个多小时的艺术熏陶给了她一些灵感,她写出了一个“佛”字。

看到这个“佛”字,朱敬一也兴致起笔,画龙点睛地在佛字肩膀上加了两只黑亮的小眼睛,又在佛字的下方添了两只小脚丫。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朱敬一欣然地说道。并署上了自己的名字。那是属于他的真正招牌,相信也是他本人暗自重视的某种存在形式。

很显然,这是一次心满意足的采访,我们不仅与这位受人喜爱的艺术家共度了一些若有所思的时光,还收获了一幅与朱敬一先生“共创”的墨书。

共创墨书

“仰望星空”文字版

“离经叛道”合照一枚

福利环节:

访谈读完了,不知道大家对朱敬一有没有整个爱住呢?这次的福利我只能说,一直努力克服自己暗箱操作的欲望!在评论区谈谈“艺术如何更好地走向商业化”,即有机会获得一份朱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超赞衍生周边!只有3份!看看谁的文字够抓人!

互动时间:截止到12月14日下午18: 00

活动已结束

福利一:朱敬一《奇葩而又自洽》画册福利二:艺术家地垫福利三:异形抱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