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成为星战粉丝最好的时间是40年前,其次是30年前,最不济也是10年前。

这是美国星战老粉经历多年安利之后总结出来的规律,但这个规律显然不适用于中国,因为在这里,《星球大战》从来就不存在最适合入坑的时间。

40年前,星战风吹不过改革开放的遍地春风,30年前,卢卡斯影业错失了打开中国市场的最后一攻,20年前,前传的开启在黄土地上寻不得适合成长的土壤,5年前,投怀送抱的外传已舔不到太多流量。

《星球大战外传:让子丹飞》

在一次次的错过中,这个宇宙级IP在中国成为了家喻户晓,却又罕有人真正通晓的独特亚文化。

对于中国星战粉而言,这更是一个关于错过的凄美故事,他们在错的时间错的地点,对上了正确的电波,如同从最终季开始追《进击的巨人》的新二次元,2018年后才爱上科比的小球迷——只能在过往精彩集锦里温习与他们无关的巅峰记忆。

颇具中国特色的《星球大战》改编连环画

官方搅不动社交媒体热潮,粉丝难觅三次元知音,时至今日,“中国星战粉”已经成了连粉丝本人都忍不住自嘲的互联网幽灵。

中文互联网有一则铁律:从冷圈里传出来的热梗,无法给冷圈带来真正的热度,中国星战粉最懂这个道理。

仅2021一年里,那些源于《星球大战》的中文互联网流行趋势,都成了星战“虚假出圈”的有力证明。

图源:艺能人金广发

比如我最近一次接触到与星战相关的互联网时髦话题,竟然是一个短视频挑战。

那天我和院办傻宝一起乘地铁去公司,我被他左顾右盼欲盖弥彰的微妙举动所吸引,凑近一看,才发现他手机屏幕上有个裸男正挺着宝剑朝镜头坏笑。

这不是个别行为,抢过傻宝的手机一刷,我才发现短视频平台上,男女明星网红们都争着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红果果的膀子和直挺挺的宝剑。

“光剑变装挑战”是这类视频统一带上的标签,灵感显然出自《星球大战》中那把“影史最著名武器”。

但随着流行趋势的跑偏,顶着“光剑变装挑战”标签的视频渐渐没有了光剑,取而代之的是光圈、荧光棒以及一切发光体,不变的只有被光照得更光的膀子和那段不知出处的BGM。

李承铉荧光棒挑战

若有星战粉丝兴奋地点开评论区必定大失所望,这里根本没有人讨论星战,留言不是“卷起来”就是“我可以”,而且可以的对象绝对不会是星战。

幸运的是,这早已是中国星战粉习以为常的场面,他们脱敏的神经告诉他们:再多的光剑挑战也不会让星战出圈,这只是网红公开卖肉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2021年星战的虚假出圈是那么喜闻乐见,触手可及的热度总在中国星战粉面前烤出了味儿,然后渐行渐远。

上一次同样的事情发生,仅在几周之前。

那是平凡的一天,中国星战粉如往常一般在互联网隐形,熟悉画面的突然出现让他们内心波澜肆起:

原场景来源:《星球大战前传2》里的阿米达拉和安纳金

虽说诺兰要拍的不是星战,实拍千年隼更有着造原子弹无法企及的难度,但万转的梗图仍燃起了星战出圈的希望,敏锐的嗅觉告诉他们——这热度可以一蹭。

直到星战粉终于发现,微博上用着这个模板的人,根本没几个知道它出自星战。

小丑意识觉醒只在一瞬间,出圈的希望马上化为了自嘲式的创作,整个传播过程不出一天,星战粉已经熟练得让人心疼。

自嘲冷圈正是中国星战粉最擅长的事情,正如他们在电影《沙丘》上映时所做的那样。

在名存实亡的欧美圈里,“冷圈互蹭”是常见伎俩,于是,当有着相似设定的《沙丘》在中国票房遇冷之时,中国星战粉义不容辞伸出了圆手。

这不失为一种无私之举,因为虽名为互蹭,事实却大概率是:星战粉丝都涌入了电影院寻找代餐,而沙丘粉丝中未见有人下载星战。

以上仅仅是中国星战粉蹭热度失败的年度缩影,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类似的虚假出圈和无数次的自嘲中度过了一季又一季。

图源微博:@米奥_Mio_

经年累月,他们早已练出了无与伦比的自知之明和高超的蹭热度本领——腆着最厚的脸皮,只为达到“看着感觉真可怜”的喜剧效果。

其实星球大战贴吧的关注人数仅比院办傻宝母校的贴吧少7万人,这并不是一个冷圈应该拥有的数据,但事实证明,知名度与认知度之间的巨大反差,才是星战在中国作为冷圈的冷酷所在。

星战粉丝一直恪守着“圈地自萌”的行事准则,这非常值得尊敬,可一旦你联系实际情况你就会发现,是圈地自萌选择了他们,而不是他们选择了圈地自萌。

我有个爱看星战的朋友,他就时常觉得在人群中亮明自己的星战粉丝身份,是比在国旗下讲话时高调自称二刺猿更冲动的行为。

因为当他无数次试图向其他人解释星战时,相似的回复总让他悲从中来:

“《星球大战》我知道的,激光剑,原力,还有……那句台词叫什么来着……哦对了,我是你的爸爸!”

“我恁爹!”

为了避免类似悲剧重演,中国星战粉丝们逐渐养成了不强卖安利的良好习惯,在官方摆烂和出圈无望之中,还发展出了以自嘲为核心的终极乐趣。

他们每天围绕 #今天星战蹭热度了吗# #今天星战……# 话题,为星战的伪出圈笑话添砖加瓦,不知不觉间,星战蹭热度话题的阅读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星战粉丝总人数。

2021年了,星战究竟能否出圈、能不能有更多人看星战,对于中国星战粉来说可能已经不再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甚至可能并不希望星战有朝一日迎来真正的出圈,因为蹭热度失败的星战才是维持他们乐趣的关键所在。

但无论如何,中国星战粉还是有着不变的追求与希望,那便是:下一部、再下一部《星球大战》电影能让这个IP回到它应有的高度。

邻国精神病患藤本树显然与中国星战粉同病相怜,他的作品《炎拳》里有个名为思雅的角色,她将世界毁灭重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看到星战的新作。

米老鼠必定庆幸现实世界没有思雅,因为它给《星球大战》请来的新编剧,看起来就像是要让迪士尼被毁灭重生的类型。

《权力的游戏》最终季黄金编剧二人组desu!

这种“预告悲剧”式的安排与粉丝的不离不弃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中国星战粉丝的人群画像更加清晰——他们是这么一群可敬可爱的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芳华,熬得住孤独,等待的却是一次很可能不会到来的花开。

或许是被中国星战粉的乐观和坚守的精神感动,几个月前,院办傻宝跟我说他想从头开始追《星战》。我对此并不觉得意外,因为他一向是各种系列电影的忠实粉丝。

在我认识他的两年间,他已经为钢铁侠的去世流过泪,为大本不再饰演蝙蝠侠叹过气,在丹尼尔·克雷格离开《007》时连发3条朋友圈,也曾在微博上努力担当招魂宇宙自来水。

而从头开始追《星战》的念头,则是因为他喜欢上了《曼达洛人》里的Baby Yoda。

几天后,当我问起他对星战三部曲的评价时,他只进行了简单答复:“画质有点差,好像也不算太科幻。”

下一次从他口中听到星战这两个字,已经是上周的选题会上。

在我报出这个选题后,院办傻宝把我拉到一旁,千叮万嘱到:“写的时候务必慎重些,万一写成十万加了,没准会扰了中国星战粉的清净。”

思索半晌,他又转过头对我说:“算了当我没说,就算这篇文章再多人读过,应该也不会有人去看《星球大战》的吧。”